数说保险:场景为互联网保险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数说保险:场景为互联网保险带来了
无限的想象空间……
2011年以来实践经验表明,互联网保险是整个行业未来的蓝海。
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保险服务,极大地降低了新增保单的边际成本,大大降低渠道费用,实现更精准、更有效地获客;互联网跨地域、低成本的交互方式,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快速捕捉更新、更碎片化的保险需求,并能够提供更及时、更优质的客户服务;互联网对用户数据的获取、储存和处理技术,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实现产品的精确定价和个性化服务。
所有的这一切,我们见证了互联网保险的场景化,图1给出了2018年互联网保险的主要场景保费占比(场景类产品指与其他电商服务流程场景捆绑销售的碎片化产品)。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互联网和电话销售财产保险月览》,表1给出了我们对于互联网保险场景的分类,包括:网络购物、支付消费、旅游出行、理财服务、专业服务、保险平台、综合场景、生活服务(该分类仅供参考,仅为作者个人观点)。
为了使数据具有对比性,我们选择了51家主要机构,这51家机构在2017、2018年都入选了《互联网和电话销售财产保险月览》的互联网保险主要合作机构。
表2给出了8个场景的保费收入及承保件数情况,表3、图2给出了各场景保费收入占比及单均保费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主要业务集中在网络购物、支付消费、旅游出行三大场景,占比接近75;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理财服务、专业服务、保险平台三大自建场景保费收入最近两年维持在20%以上。
理财服务、专业服务、保险平台三大自建场景的单均保费远远高于其他场景。
表4、图3给出了互联网财险主要渠道的保费收入情况,场景化产品集中在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第三方网络平台、其他三个渠道。可以看出,场景化产品2018年保费占比虽然不足50%,但件数占比超过了90%。
场景化对于互联网保险的机会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大量场景下的保险产品具备小额和高频特征,大大降低了保险产品的使用门槛,加之其通常具备情感性和传播性,因此互联网保险的“低成本+传播性”已经成为保险普及教育工作的最佳入口,这是其对保险行业的重要价值;
其次,新型的互联网技术给予开发场景化保险产品更多机会,如基于手机的LBS服务和GPS设备可实时挖掘用户的保险需求;
最后,以更低的成本进行批量获客,保险通常归属于弱需求,其需求意识需要场景触发,但现状是除了某些垂直行业的兼业代理机构,保险产品的营销普遍缺乏场景,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场景化获客的成本和效率得到了明显的优化,不再需要过多人工介入,而是通过技术接口和服务模块的嵌入来完成。
首先,借助场景可开发大量小额、高频又带有情感关怀的保险产品,其情感性通常能够激发用户分享和传播欲望,切身体会保险带来的保障红利,可能成为一个更有效的普及教育工具。类似场景化产品的开发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额度较小,购买门槛低,具备高频特征;
风险适用群体基数较大,最好从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出发,类似需求可通过用户反馈和投诉来获取,最典型即为各类延误险;
具备情感性和传播性,带有情感关怀或趣味性强。
其次,借助LBS服务、GPS设备甚至智能硬件等新型技术可根据实时场景和行为习惯来捕捉用户需求,提供相应保险服务。
最后,借助线上和线下场景进行批量获客,保险公司早期已经在线下建立了一些场景化获客渠道,诸如早期机场对航空意外险的代理、旅行社对旅行意外险的代理以及4S店代理对车险的代理。而互联网拓宽了场景化客户的渠道,同时大幅提高了效率。
场景化获客渠道的选择可遵循如下几条思路:
能够以更低成本介入的线下获客场景;
原本存在于线下但被转移至线上的获客场景;
与传统线下获客场景提供同类服务的线上场景;
新型互联网互动、交易和服务场景,如因新技术应用带来新风险的场景,它们往往集中于被技术改造幅度较大的行业,如实时通讯中的隐私泄露风险和移动支付中的资金安全风险等。
场景是用来发现用户,需求是用来吸引用户,服务体验是用来留住用户,这是我对于产品的理解。场景化的产品是基于用户的需求反向制定产品的整个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场景化的产品更强调用户服务体验,这正是互联网思维中用户思维想要传递的价值思想。场景为保险产品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注:本文数据来自于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
【数说保险】
保险,是技术问题,更是数据问题;保险经营,是分析过去,更是预测未来。可见,保险本身就是一个数据问题,分析过去,是为了去伪存真;预测未来,是为了把握规律;数说保险,是为了鉴往知来。
数说保险文章